九州体育会计学哲学硕士—博士衔接课程、市场学哲学硕士—博士衔接课程、信息管理与商业分析哲学硕士—博士衔接课程、生物医学工程哲学硕士—博士衔接课程4个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审批,可在2023—2024学年开始招生。
第二,2月11日,由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、深圳市教育局、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,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医学院承办的“大湾区国际高等医学教育高峰论坛——新时代医学教育:医疗转型的挑战”在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举办。本次论坛汇聚来自全球的杰出专家,共同探讨在数字新时代下,如何培养新一代的医生,以实现健康中国2030。
日前,香港中文大学理事会审批通过了该校开展会计学哲学硕士—博士衔接课程、市场学哲学硕士—博士衔接课程、信息管理与商业分析哲学硕士—博士衔接课程、生物医学工程哲学硕士—博士衔接课程4个专业的申请。以上4个研究生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审批,可在2023—2024学年开始招生。
此外,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还有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文学硕士、中国语言文学文学硕士以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理学硕士3个专业已报教育部审批,预计在2023年上半年获得批复,并于本年度秋季学期开始招生。届时,该校于2023年招生的研究生专业将增至39个。
近年来,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研究生入学人数快速增长,在校生人数从2015年的79名增长到目前3064名。此外,研究生项目从2015年的3个,增长到2023年初的36个(其中包含19个授课型硕士研究生项目与17个研究型硕博项目)。
此次新增专业除了延续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一贯秉承的专业设置国际化、课程设置前沿化、教学内容实用化外,还适应了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。其中,会计学哲学硕士—博士衔接课程的研究重点主要侧重于财务会计、审计、管理会计和其他相关领域;市场学哲学硕士—博士衔接课程的研究重点主要侧重于消费者行为、消费者判断与决策、定量建模、行为营销和其他相关领域;信息管理与商业分析哲学硕士—博士衔接课程的研究重点主要侧重于信息系统、运营管理和其他相关领域;生物医学工程哲学硕士—博士衔接课程旨在通过生物化学、生物力学、生物成像、生物材料及3D打印、组织工程、神经工程、生物传感器及医疗器械设计及制造等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,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。
自2014年成立以来,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的学科建设已逐步完善,现有经管学院、理工学院、人文社科学院、数据科学学院、医学院、音乐学院6个学院以及1个研究生院。
为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医学教育及医疗转型的挑战与机遇,寻求新时代医学教育的新模式、新路径,2月11日,由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、深圳市教育局、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,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医学院承办的“大湾区国际高等医学教育高峰论坛——新时代医学教育:医疗转型的挑战”在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举办。本次论坛由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校长徐扬生教授担任大会主席,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,香港中文大学校长&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理事会理事长段崇智教授出席活动。邀请到国家卫健委领导、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女士等省市领导、国内外医学院校领导、大学主管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出席活动。
论坛现场国内外医学教育专家学者云集,与会嘉宾共同探讨新时代医学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,重点讨论本科医学教育课程、毕业后医学教育标准和认定、大湾区医学教育及医疗政策的融合、AI时代的医学模拟教育等主题。受到国内外师生、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,线下高朋满座,线万。
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医学院院长郑仲煊教授首先对所有与会嘉宾及受邀学者表示感谢。他说,港中大(深圳)医学院以“三色板”为理念,率先在粤港澳大湾区培养新一代的医生,实现医学教育转型的使命:香港中文大学的世界级医学教育是“底色”,符合国家教育部的医学教育背景是“调色”,融合国际一流医学院办学理念和模式是“增色”。本次论坛汇聚来自全球的杰出专家,共同探讨在数字新时代下,如何培养新一代的医生,以实现健康中国2030。郑院长期待大家能从专家们宝贵的医学教育经验中有所收获。
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校长徐扬生教授感谢所有参会嘉宾对本次活动的支持。他表示,港中大(深圳)是深港在高等教育领域合作的尝试者,在深圳市政府、香港中文大学的支持下,经过九年的发展和探索成为了深港合作的成功样板。其中,建设医学院是大学自建校以来最重要、最重大的一个里程碑。徐校长还提到,国家的改革与转型、大湾区的创新与壮大发展都离不开人才,大学身肩为社会培养人才、指明未来发展方向的重任,港中大(深圳)将充分发挥在地优势,促进资源共享,在医学教育、医疗服务等领域继续寻求全方位合作,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、国家的医学教育改革创新贡献力量。
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教授在致辞中表示,港中大(深圳)的成立是香港中文大学最具影响力的合作办学成果。作为港中大(深圳)的理事长,他见证了大学的迅速发展并为此感到骄傲。其中,港中大(深圳)医学院的设立,培养新一代的医学人才,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。近年来,两校推出了许多创新、亮眼的合作项目,进一步深化双方的全面融合,未来亦将继续发挥两校在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巨大优势,助力大湾区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集聚。
本次活动开幕仪式、主题演讲和圆桌讨论环节分别由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医学院研究生事务副院长朱宝亭教授、医学教育助理院长杜鹃教授担任主持。
随后,与会嘉宾共同见证医学教育国际合作签约仪式,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医学院与美国Medical Intelligence 10 (MI10)签署MOU合作协议。未来双方将以港中大(深圳)医学院现有的课程设置为基础,结合学院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,围绕6个“I”:Inspiration(灵感)、Innovation(创新)、Implementation(执行)、Integration(融合)、Impacts(影响力)、International(国际化),共同制定融合MedEd2030™智能医学的“十大模块”医学教育课程。
据悉,美国Medical Intelligence 10(MI10)是由多个世界顶级医学专家、数据科学家和人工智能企业家组成的医学人工智能咨询公司。创始人Anthony Chang医生博士是世界顶尖的心脏病专家,同时也是斯坦福医学人工智能专家。MI10致力于为医疗机构、人工智能企业、医学院提供专业的咨询,制定精确的人工智能战略以及教育课程,在2021年被评为全美10佳医疗咨询公司。
在主题演讲环节,加拿大健康科学院前任院长Carol HERBERT教授、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教授、AIMED创始成员Anthony CHANG教授、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教授分别就“新时代的医学教育:是什么、为什么、怎么做?”“医疗转型下的医学教育”“新一代的医生:基因型和表现型?”“现代医学教育:东西方融合”发表主题演讲。
在圆桌讨论环节,国家卫健委领导、省市领导、国内外医学高等教育专家等与会嘉宾,围绕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、“健康中国2030”战略指引下的现代医学教育等主题分享精彩洞见,进行交流和探讨,并与线上线下观众互动,现场气氛热烈。
最后,郑仲煊院长作总结发言,他再次感谢所有专家、与会嘉宾的大力支持,以及工作人员对本次活动的辛勤付出。郑院长希望,大湾区国际高等医学教育论坛能作为催化剂,让更多的科学家、教育工作者、管理人员等走到一起,开展更密切的合作,期待明年能够再次相聚!
本次论坛在医学教育研讨交流过程中有效地锚定医学教育发展方向,相信通过海内外医学教育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,一定能够为开辟新时代医学教育体系、加快医学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,促进国家医学教育水平提升。